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员评定认可实施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21:41:39  浏览:90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员评定认可实施细则

国家商检局


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员评定认可实施细则

(1993年3月13日国家进出口

商品检验局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ISO9000)工作委员会章程》和《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员评定认可办法》(以下简称《评审员认可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规定了对评审员资格进行评定认可的程序、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对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员资格的评定、认可和注册。

               第二章 申请

  第三条 所有要求从事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符合《评审员认可办法》第二章规定的评审员资格准则,并且能随同申请提供文件证明的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都可以申请注册。

  第四条 申请人应由所在单位推荐,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意向申请(内容包括申请人学历、工作履历、参加培训情况、评审经历及申请目的等),同时交纳申请费(通讯地址见所附“工作委员会简介”)。

  第五条 申请人在申请中应声明遵守《评审员认可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其评定程序,交纳有关的费用,接受工作委员会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六条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收到申请人的书面意向申请和申请费后,对申请人的书面意向申请进行审查,并在十五日内向接受申请的申请人发出正式申请书。

  第七条 申请人在接到申请书后应按照要求填好于一个月内寄回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同时交纳评定费用。

              第三章 评定认可

  第八条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书和评定费后,提出评定组组长及成员名单,经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络员会议通过后,评定组开始工作。

  评定组应由有关各方熟悉评定准则及有关程序,精通有关评审方法和评审文件,与被评定机构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组成。

  第九条 评定组对申请人的评定认可工作是依照ISO10011--2《质量体系审核指南第二部分:审核员资格准则》和《评审员认可办法》,具体按照《质量体系评审员资格评定大纲》(见附件)拟定每次评定具体方案后进行。

  第十条 评定组对申请人进行审核评定时可采取审核申请文件、考试、面谈、向申请人所在单位了解、在实际审核中观察及模拟评审员工作等方式。

  对需要进行考试或面谈的申请人,评定组应委托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事先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应按要求到达,费用自理。对申请人的评定也可以与评审机构评定同步进行。

  第十一条 根据《质量体系评审员资格评定大纲》,评定中发现严重不符合项,则评定不通过;发现可以短期纠正的一般不符合项,应督促申请人纠正,并经跟踪审核后,再做结论。

  第十二条 申请人除评审经验以外,符合其它各项准则要求的可给予临时注册。获得临时注册的评审员可以作为评审员参加评审。当其评审经验满足准则要求时,可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评审员资格升级注册申请。临时注册期限三年,到期仍不能满足准则要求的,将取消其临时注册。

  第十三条 评定组对申请人审核评定结束后,做出评审员资格评定报告并附有关审核评定记录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评定报告审核后提交办公室联络员会议讨论通过,并于十五日内将是否予以批准认可的决定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未被批准认可的申请人,可在工作委员会发出不批准通知六个月后重新提出申请。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按《评审员认可办法》及本细则规定的要求和程序,重新组织评定。

               第四章 注册

  第十五条 申请人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认可通知书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交纳日常监督费用后向国家商检局注册,并由国家商检局发给评审员资格证书(对于临时注册者不签发证书)。国家商检局对注册的评审员在质量体系评审员注册薄上予以登记并定期公布名录。

  第十六条 评审员注册有效期三年,到期后如要延长,应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按《评审员认可办法》及本细则规定的要求和程序组织复评。否则,有效期满后,评审员资格证书自动失效。

  第十七条 已注册评审员可在注册有效期内,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评审员资格升级注册申请。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按《评审员认可办法》及本细则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对升级注册条件部分组织评定。升级评定也可在有效期满时与复评合并进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工作委员会对已注册的评审员实行监督管理。评审员每年应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填报质量体系评审工作情况表,并报告工作情况。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定小组对注册的评审员进行每年一至二次的监督检查,并可根据检查结果对评审员资格进行重新评定。

  第十九条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对已注册的评审员进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经联络员会议讨论通过后可对该评审员作出限期改进、暂停评审工作或由国家商检局吊销资格证书的处理。

  (一)循私舞弊,有意出具失实评审报告;

  (二)评审活动中发生较大失误,并引起严重后果;

  (三)能力下降或责任心不强,不能胜任评审工作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质量体系评审员资格评定大纲

附件

            质量体系评审员资格评定大纲

  本大纲根据《评审员认可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和ISO10011《质量体系审核指南》标准制定。本大纲提供了对质量体系评审员资格进行评定的具体要求和方法,作为《评审员认可办法实施细则》的有效组成部分。

---------------------------------------

| 评审员资格准则 |   主任评审员资格准则   |   评 定 要 求  |

|---------|---------------|-----------|

|(一)教育:评审员|(一)教育:主任评审员候选人应|应确认候选人(既申请人|

|候选人应完成中等以|完成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正规教  |)具有准则要求的学历。|

|上的正规教育,并取|育,并取得毕业证书。     |           |

|得毕业证书。   |               |           |

|---------|---------------|-----------|

|(二)培训:评审员|(二)培训:主任评审员候选人应|候选人应接受过准则要求|

|候选人应接受过经工|接受过经工作委员会认可的培训、|的培训、考核合格并有结|

|作委员会认可的培训|考核合格并有结业证书。    |业证书。       |

|、考核合格并有结业|               |  应有证据证实候选人|

|证书。      |               |具有从事和管理审核所必|

|         |               |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

|         |               |—熟悉、深入理解质量体|

|         |               |系评审所依据的ISO9|

|         |               |000系列标准和ISO|

|         |               |10011等标准;  |

|         |               |—掌握检查、提问、评价|

|         |               |和报告等评审技巧;  |

|         |               |—具备评审所需要的计划|

|         |               |、组织、联系和指导等技|

|         |               |能。         |

---------------------------------------

|(三)经验:评审员|(三)经验:主任评审员候选人应| 应证实候选人确实具备|

|候选人应具备中级以|具备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有五年 |了准则要求的资格和各项|

|上专业职称,有三年|以上质量管理或生产企业质量体 |经验,而且这些经验是在|

|以上质量管理或生产|系评审工作经历,正式参加过五 |可接受的时间阶段获得的|

|企业质量体系评审工|个以上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工 |。          |

|作经历;经历过五个|作,具有独立组织对生产企业质 |           |

|以上生产企业质业体|量体系评审的能力与经验。   |           |

|系评审过程;应了解|               |           |

|关产品制造、检验方|               |           |

|面的知识和标准。 |               |           |

|---------|---------------------------|

|(四)个人素质:评|(四)个人素质:主任评审员候选| 应通过评定证实候选人|

|审员候选人应作风正|人应作风正派,有清楚、流利的语|具有准则要求的个人素质|

|派,有清楚,流利的|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分 |,以保证评审中能:  |

|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析、判断和组织能力。     |—公正地获取和评定客观|

|,具有良好的分析、|               |证据;        |

|判断能力。    |               |—处理好与有关人员的关|

|         |               |系,以最好地达到审核目|

|         |               |的;         |

|         |               |—执行评审时精力集中、|

|         |               |全力以赴;      |

|         |               |—以客观证据为基础,做|

|         |               |出公正评审结论,并能坚|

|         |               |持原则,不采纳无理要求|

|         |               |,不轻意修改结论。  |

|         |               | 主任评审员候选人应侧|

|         |               |重组织能力的审核。  |

|---------|---------------------------|

|(五)行为准则:评|(五)行为准则:主任评审员候选| 保证候选人能自觉遵守|

|审员候选人应遵守守|人应遵守规定的评审行为准则。 |规定的评审行为准则。 |

|定的评审行为准则。|               |           |

--------------------------------------|

(接上表)

-------------------------------

|   评 定 方 式    |   符合性判定      |

|--------------|--------------|

|审查候选人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有|达到评定要求者即判定为符合。|

|关学历部分及所附有关学历、学|              |

|位或其它文件证明。     |              |

|--------------|--------------|

|审查候选人提交的申请文件中培|达到评定要求中三方面技能的判|

|训部分及所附有关文件证明。必|定为符合;缺一项以上均为不符|

|要时查看培训和有关考试成绩。|合。            |

|可以采用统一组织考试的方式或|              |

|其它适当方式来考核;也可以与|              |

|候选人面谈了解。      |              |

-------------------------------

|  审查候选人提交的申请文件|达到准则要求的资格和各项经验|

|中有关部分及所附有关文件证 |者,判定为符合;缺一项以上均|

|明。            |为不符合。         |

|  也可以通过与候选人面谈或|              |

|采用其它方式获得的信息加以补|              |

|充。            |              |

|--------------|--------------|

|可采用以下多种方式     |这是一项综合性实际能力的评 |

|—与候选人面谈       |定,可采取多种方式评定,以 |

|—向其单位领导、同事了解; |得出综合判定结果是否符合。 |

|—就某些特性进行有针对性测 |              |

|验;            |              |

|—让其摸拟评审员工作    |              |

|—在实际审核中观察。    |              |

|--------------|--------------|

|采用签约方式        |要求候选人在《申请书》所附“|

|              |评审行为准则”上签字。   |

|              |              |

-------------------------------

  说明:

  1、评定组应按以上评定大纲拟定每次评定的具体方案和时间安排,以保证评定有序有效的进行。

  2、评审经验判定:

  --第二方和第三方评审可作为评审经验,第一方评审(内部审核)不能作为评审经验;

  --按照ISO9001、9002或等同标准进行的评审可作为评审经验,按照ISO9003或等同标准进行的评审不能作为评审经验;

  --5次监督检查可认为相当于一次评审;

  --跟踪检查不能作为评审经验;

  --在特殊情况下,咨询过程中进行的评审可考虑作为评审经验。

  3、合格判定:五项准则评定均符合评定要求的为合格。其中任一项的不符合都属于严重不符合项,将导致该项评定的不符合。除此之外,对某项中可以短期纠正的一般不符合项,允许对其限期纠正,经跟踪评定后再做结论。

  4、各项评定情况及结果应在评定报告或其附件中有文字记录,以保证评定报告的客观完整性。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境卫生检疫行政处罚报告制度

卫生部


国境卫生检疫行政处罚报告制度

1989年11月21日,卫生部

一、根据《国境卫生检疫法》第20、21条和《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第109、110条的规定,各卫生检疫所在处理违反国境卫生检疫法规的案件时,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教育与处罚相结合”、“迅速及时办案”的原则。
二、承办案件的检疫人员要填写《行政处罚审批表》,提出处罚意见,报所在检疫所审批、由检疫所领导签字后实施处罚,并附违法事实的具体经过和取得证据的情况。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三、对违法案件进行处罚时,要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式四联。第一联发被处罚单位或个人,第二联发被处罚单位主管部门或代理人,第三联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检疫总所,第四联存档。
四、各卫生检疫所在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时,要写清被处罚当事人、交通工具和单位的名称、国籍、地区(指港、澳等地区),违法行为的地点和时间(注明年、月、日)。
五、“违法事实”一栏中,简明扼要地写明被处罚者违反国境卫生检疫法规的规定、应受处罚的具体行为。
六、“处罚依据”一栏中,应注明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有关卫生法规的哪些条款进行处罚。
七、“处罚决定”一栏中,要具体填写被罚者受处罚的种类,被处以罚款时,要写明具体的罚款数额。
八、各卫生检疫所要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第三联、《行政处罚审批表》及附件的复印或复制件用电传或邮寄快件的方法,及时报总所政策法规处。总所将各所案例刊登《国境卫生检疫信息》通报各所。各卫生检疫所认为有必要时,也可将处罚的情况在上报总所的同时,自行通报该交通工具或当事人将要到达下一个口岸的卫生检疫所。
九、各卫生检疫所要将案例资料存档保管好,并注意被罚交通工具、单位或当事人的动态、情况。在该交通工具或当事人再次抵达本口岸时,要重点地进行查验,对屡次违法的交通工具或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处罚尺度内,给予从重处罚。
十、各卫生检疫所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被处罚者时,要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行政处罚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送达的检疫人员应写清送达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当事人或代收人签字查收。如当事人拒绝签字,检疫人员可在“备注”栏中写明拒收事由及日期,由在场的见证人及检疫人员签字盖章,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收件人处,即视为送达。
十一、卫生检疫机关对被处罚者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罚款决定的,应填写《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违反”前面空处填写被处罚者名称,在“违反”后面空处填写被处罚者违反《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有关卫生法规应受处罚的具体条款。
十二、《行政处罚审批表》、《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的规格为:20cm×30cm(式样见附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的规格为:20cmx30cm(式样见附件)。
行政处罚决定书
Letter of Disciplinary Penalty
( )卫检( )字( )第 号
违法单位(人员)名称
Name of unit(individual)----------------
国籍(地区)
Nationality(Region)----------------
违法时间 违法地点
Time of offence----------------Place of offence----------------
违法事实
Juristic fact----------------------

------------------------------------------------------------------------ 一
------------------------------------------------------------------------ 联
------------------------------------------------------------------------ 发



处罚依据 音
Foundation of penalty------------------------------ 位

---------------------------------------------------------------------- 个

----------------------------------------------------------------------
处罚决定
Decision------------------------------------------------------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检疫所
(公 章)
The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 Service
of P.R.C(official stamp)
日期
Date----------------------------
注:对译文如有异议以中文为准
Note:Take the Chinese original as the standard in
case of any ambigu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编 号:39(20×30cm)
行政处罚决定书
Letter of Disciplinary Penalty
( )卫检( )字( )第 号
违法单位(人员)名称
Name of unit(individual)----------
国 籍(地区)
Nationality(Region)--------------------
违法时间 违法地点
Time of offence----------------Place of offence--------------
违法事实 第
Juristic fact-------------------------------------------- 二


---------------------------------------------------------------------- 被
处罚依据 处
Foundation of penalty---------------------------- 罚

---------------------------------------------------------------------- 位


处罚决定 部
Decision-------------------------------------------------- 门

---------------------------------------------------------------------- 代

---------------------------------------------------------------------- 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检疫所
(公 章)
The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 Service
of P.R.C.(official stamp)
日期
Date----------------------------
注:对译文如有异议以中文为准
Note:Take the Chinese original as the standard in
case of any ambigu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编号:39(20×30cm)
行政处罚决定书
Letter of Disciplinary Penalty
( )卫检( )字( )第 号
违法单位(人员)名称
Name of unit(individual)----------
国 籍(地区)
Nationality(Region)--------------------
违法时间 违法地点
Time of offence----------------Place of offence--------------
违法事实 第
Juristic fact-------------------------------------- 三

----------------------------------------------------------------------

---------------------------------------------------------------------- 中

处罚依据 人
Foundation of penalty---------------------------- 民

---------------------------------------------------------------------- 和

---------------------------------------------------------------------- 卫

处罚决定 检
Decision------------------------------------------------------ 代

---------------------------------------------------------------------- 总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检疫所
(公 章)
The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 Service
of P.R.C.(official stamp)
日期
Date----------------------------
注:对译文如有异议以中文为准
Note:Take the Chinese original as the standard in
case of any ambigu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编号:39(20×30cm)
行政处罚决定书
Letter of Disciplinary Penalty
( )卫检( )字( )第 号
违法单位(人员)名称
Name of unit(individual)----------
国 籍(地区)
Nationality(Region)--------------------
违法时间 违法地点
Time of offence----------------Place of offence--------------
违法事实
Juristic fact-------------------------- 第
------------------------------------------------------------------------ 四
------------------------------------------------------------------------ 联 处罚依据

Foundation of penalty----------------------------

----------------------------------------------------------------------
----------------------------------------------------------------------
处罚决定
Decision------------------------------------------------------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检疫所
(公 章)
The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 Service
of P.R.C.(official stamp)
日期
Date----------------------------
注:对译文如有异议以中文为准
Note:Take the Chinese original as the standard in
case of any ambigu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编号:39(20×30cm)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
Acknowledgement of Letter of
Disciplinary Penalty
受送达人 国籍(地区)
Recipient--------------Nationality(Region)------------
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 )卫检( )字( )第 号
Letter of Disciplinary Penalty No.
送达人 送达时间
Deliverer------------Time of delivery--------------------
送达地点
Place of delivery------------------------------------------------
受送达人(或代收人)签字查收
Signature of recipient--------------------------------
备 注
Remarks------------------------------------
----------------------------------------------------------------------------------
--------------------------------------------------------------------------------
送达机关
Agency of delivery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检疫所
The Frontier Health and Quarantine Service
of P.R.C.
编号39(20×30cm)
行政处罚审批表
--------------------------------------------------------------------------
| 违法单位 | |国 籍| |
|(人员)名称| |(地区)| |
|------------|----------------------|--------|----------------------|
| 违法时间 | |违法地点| |
|----------------------------------------------------------------------|
|主要违法事实: |
|----------------------------------------------------------------------|
|处理意见: |
| 承办人: 年 月 日 |
|----------------------------------------------------------------------|
| 审 | |
| 批 | |
| 意 | |
| 见 | 单位负责人: 年 月 日|
|------------|--------------------------------------------------------|
| 附 |1.违法事实的具体经过 |
| 件 |2.取得证据的情况 |
--------------------------------------------------------------------------
编号39(20×30cm)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 )卫检( )字( )第 号
----------------------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卫生检疫所
------------违反--------------------------,
已给予行政处罚,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于 年 月 日送达该单位(人员)。现已超过交罚款
的期限,当事人未予履行,又未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特申请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附件:
1.( )卫检( )字( )第 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2.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
(公 章)
编号39(20×30cm)


新闻出版总署废止第五批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出版总署令第50号




  《新闻出版总署废止第五批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29日新闻出版总署第2次署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


       



新闻出版总署废止第五批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新闻出版法治政府建设,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了第五批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决定废止161件规范性文件。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废止的第五批规范性文件目录

http://www.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7/1310028420554.xls


序号 发布机关 文件名称 文号 发布时间
1 邮电部、出版总署 通知报纸按季征订制度暂缓实行及按月价计算报费办法 (53)邮发字第357号 (53)出报字第145号 1953-4-2
2 出版总署 关于统一规定各级报纸、杂志的创刊、停刊和改变刊期、刊名、开张、定价等事项批准、备案及登记的呈报程序的通知 (54)出报(刊)字第4号 1954-1-7
3 出版总署 关于调整部分农民报纸和少数民族报纸定价的规定 (54)出报(刊)字第154号 1954-9-6
4 文化部 修订全国报纸缴送样本办法的通知 (56)文陈出字第348号 1956-7-12
5 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国外广告商、公司、私人在我国报纸、杂志刊登广告收取外汇费用的通知 (57)文部出字第928号(57)银国汇第253号 1957-11-21
6 国家出版局 图书租(供)型造货工作的暂行规定 (80)出版字第420号 1980-6-25
7 国家出版局 关于期刊登记问题的通知 (82)出版字第89号 1982-2-9
8 国家出版局 关于转发《<新华文摘>的编辑方针和审稿制度》的通知 (82)出版字第93号 1982-2-10
9 国家出版局 关于过期报刊(包括影缩本、缩微胶片)出口问题的通知 (82)文办字第198号 1982-3-26
10 国家出版局、教育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 关于优先运输大中小学教科书做到课前到书的联合通知 (82)出会字第6号 1982-4-30
11 国家出版局、商业部 关于组织有条件的城市商店开展图书代销工作的联合通知 (82)出会字第7号 1982-5-4
12 国家出版局 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 (82)文出字第754号 1982-7-10
13 文化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并准备召开经验交流会议的通知 文出字(83)684号 1983-4-5
14 文化部 关于停止向版本二库缴送样本的通知 (83)出综字第533号 1983-8-29
15 文化部 关于对当前图书发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85)出综字第276号 1985-7-16
16 文化部 关于出版社不要自行办理教材征订的通知 文出字(85)1127号 1985-7-17
17 文化部 关于不得变相出版期刊的通知 文出字[1985]1265号 1985-8-5
18 国家出版局 关于发展集体个体书店和加强管理的原则规定 (86)出发字第783号 1986-9-9
19 国家出版局 对当前图书发行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的通报 (86)出发字第858号 1986-10-10
20 新闻出版署 关于统一印发报纸、期刊、出版社重新登记注册表的通知 (87)新出期字第436号 1987-7-3
21 新闻出版署 关于报送报刊整顿进展情况的通知 (87)新出办字540号 1987-8-14
22 新闻出版署、劳动人事部 关于出版印刷行业贯彻执行《关于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 (87)新出人字第613号 1987-8-27
23 新闻出版署、海关总署 关于办理去港澳印刷审批手续的通知 新出印[1987]第1003号 1987-12-11
24 新闻出版署 关于执行《关于港澳台报刊进口管理的规定》的实施细则 (87)新出发字第1070号 1987-12-21
25 新闻出版署 关于中央单位内部报刊整顿、登记事宜的通知 (88)新出期字第272号 1988-3-31
26 新闻出版署 关于要求正式期刊将国家统一刊号刊印在封底下部的通知 (88)新出期字第437号 1988-5-4
27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 关于印发出版社改革、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88)新出办字422号 1988-5-6
28 新闻出版署 关于重申严禁淫秽出版物的规定 (88)新出办字第714号 1988-7-5
29 新闻出版署 关于在新闻出版企业17个工种中试行提前退休的通知 (88)新出人字第1250号 1988-10-31
30 新闻出版署 关于做好集体、个体、私营书店(摊)重新登记工作的通知 (90)新出发字第44号 1990-1-23
31 新闻出版署 关于对部分进行调整的报刊重新登记注册的通知 (90)新出报字第215号 1990-2-23
32 新闻出版署 关于对涉及苏联、东欧国家的图书的出版加强管理的通知 新出图字[1990]449号 1990-4-9
33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财政部、国家税务局 关于禁止在进口书报刊的供应工作中授受“回扣”的规定 (90)新出联字第620号 1990-5-23
34 新闻出版署、邮电部 关于新华书店、出版社办理邮寄大宗图书目录和征订单手续问题的通知 (90)新出联字第1157号 1990-8-22
35 新闻出版署 关于期刊社重新核发记者证的通知 (90)新出期字第1626号 1990-12-17
36 新闻出版署 关于1991年期刊增刊审批办法 (91)新出期字第135号 1991-2-20
37 新闻出版署 关于统一换发《期刊登记证》的通知 (91)新出期字第259号 1991-3-26
38 新闻出版署 关于印发《常备图书目录》(第一批)及《关于常备图书出版、印刷、发行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91)新出发字第278号 1991-4-2
39 新闻出版署 关于更换报纸登记证的通知 (91)新出报字第391号 1991-5-3
40 新闻出版署 关于核定外国文学出版任务的通知 (91)新出图字第846号 1991-7-10
41 新闻出版署 关于图书总发行单位审核登记的通知 (91)新出发字第925号 1991-7-25
42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署重申《关于征集图书、杂志、报纸样本办法》的通知 (91)新出图字第990号 1991-9-11
43 新闻出版署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发行问题的复函 (91)新出发字第1209号 1991-10-7
44 新闻出版署 关于境外出版单位不得在大陆擅自设立办事机构及从事出版活动的批复 (92)新出外82号 1992-1-23
45 新闻出版署 印发《<常备图书目录>(第一批)的落实情况和下一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92)新出发160号 1992-2-19
46 新闻出版署 关于继续做好中小学教材出版、印制、发行工作的通知 (92)新出发848号 1992-6-17
47 新闻出版署 关于转发河北省教委、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关于中小学课本及教学辅助用书出版发行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93)新出发67号 1993-2-3
48 新闻出版署 关于在出版物上使用条码的通知 (93)新出技137号 1993-2-24
49 新闻出版署 关于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使用条码的通知 (93)新出技1070号 1993-8-9
50 新闻出版署 关于贯彻执行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的办法 (93)新出图1556号 1993-11-26
51 新闻出版署 关于严格实施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通知 (93)新出音1622号 1993-12-13
52 新闻出版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关于海外报刊不得在内地自行征订发行的通知 (94)新出联1号 1994-3-11
53 新闻出版署 关于禁止在我境内与外资合办报纸、期刊和出版社的通知 (94)新出外214号 1994-3-30
54 新闻出版署 关于对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宏观控制的通知 (94)新出图387号 1994-5-26
55 新闻出版署 关于加强书刊产品印制质量管理的意见 (94)新出技480号 1994-6-22
56 新闻出版署 关于禁止“收费约稿”的通知 (94)新出图556号 1994-7-18
57 新闻出版署 关于实行《出版社年检登记制度(试行)》的通知 (94)新出图610号 1994-7-27
58 新闻出版署 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厉打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和非法出版物的通知》的通知 (94)新出办874号 1994-10-7
59 新闻出版署 关于推荐“常备图书”全国定点销售单位的通知 (94)新出发927号 1994-10-25
60 新闻出版署 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内部报刊工作的通知 (94)新出办975号 1994-11-23
61 新闻出版署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管理的通知 (95)新出音7号 1995-1-4
62 新闻出版署 关于加强古籍整理今译图书出版管理的通知 新出图[1995]19号 1995-1-13
63 新闻出版署 关于书号总量宏观调控的通知 (95)新出图24号 1995-1-13
64 新闻出版署 关于出版1996年挂历最高限价指导意见的通知 (95)新出计242号 1995-3-11
65 新闻出版署 关于加强文摘类报刊管理的通知 (95)新出报985号 1995-8-2
66 新闻出版署 关于印发《常备书目》(1995年)有关事项的通知 (95)新出发1061号 1995-8-16
67 新闻出版署 关于出版“名录”类图书的管理规定 (95)新出图1060号 1995-8-17
68 新闻出版署、文化部、国家工商局 关于实施激光数码储存片来源识别码(SID码)的通知 (95)新出联15号 1995-8-23
69 新闻出版署 关于限期蚀刻SID码的紧急通知 新出音管[1995]61号 1995-8-31
70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署关于使用统一的《书刊征订发行委托书》的通知 (96)新出发64号 1996-2-12
71 新闻出版署 关于严禁未经批准的单位和个人进销港报的通知 (96)新出外77号 1996-2-13
72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使用条码的通知 (96)新出技150号 1996-3-12
73 新闻出版署 关于实施《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通知 (96)新出音365号 1996-5-28
74 新闻出版署 关于图书推销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的通知 (96)新出发461号 1996-7-1
75 新闻出版署 关于对工具类图书进行质量检查的通知 (97)新出图123号 1997-3-20
76 新闻出版署 关于全国各出版社书号核发办法的通知 (97)新出图143号 1997-3-25
77 新闻出版署 关于重申不得随意印发“十五大”报告和新党章的紧急通知 (97)新出图846号 1997-9-11
78 新闻出版署 关于清理音像复制业和审核登记音像复制单位的通知 新出音[1997]484号 1997-12-24
79 新闻出版署 关于报刊管理贯彻执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98)新出期6号 1998-1-7
80 新闻出版署 关于对音像出版单位使用版号实行总量控制的通知 新出音[1998]83号 1998-1-26
81 新闻出版署 关于建立信息参考类期刊刊号系列的通知 (98)新出期111号 1998-2-13
82 新闻出版署 关于建立高校学报类期刊刊号系列的通知 (98)新出期109号 1998-2-13
83 新闻出版署、劳动部 关于对图书发行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 (98)新出联4号 1998-3-6
84 新闻出版署 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 (98)新出报324号 1998-3-18
85 新闻出版署 关于全国统一换发记者证的通知 (98)新出报404号 1998-4-24
86 新闻出版署 关于应按(91)新出图字第990号文件规定缴送样书的通知 (98)新出图563号 1998-6-10
87 新闻出版署 关于“高校校报类”等三类报纸另列刊号系列的通知 (98)新出报748号 1998-7-8
88 新闻出版署、公安部、国家工商局 关于对全国印刷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通知 新出联[1998]30号 1998-10-23
89 文化部 关于音像制品总批发单位审批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市发[1998]78号 1998-11-11
90 文化部 关于音像制品连锁经营管理问题的通知 市函[1998]401号 1998-11-20
91 新闻出版署 关于加强版号管理和规范使用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通知 新出音[1999]155号 1999-3-3
92 新闻出版署 关于报纸年度核验和重新登记的通知 新出报刊[1999]216号 1999-3-12
93 新闻出版署 关于期刊核验及重新登记的通知 新出报刊[1999]242号 1999-3-17
94 新闻出版署 关于归口管理统一组织法兰克福书展的通知 新出外[1999]500号 1999-5-4
95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新出联[1999]7号 1999-6-4
96 新闻出版署 关于印发《2000年出版物印刷企业总量、结构、布局宏观调控规划》的通知 新出技[1999]680号 1999-6-4
97 新闻出版署、公安部、国家工商局 关于印发《清理整顿印刷业工作验收条件及办法》的通知 新出联[1999]14号 1999-6-29
98 新闻出版署 关于清理整顿印刷业工作中两个具体问题的补充通知 新出技[1999]911号 1999-7-15
99 新闻出版署 关于重申有关法轮功出版物处理意见的通知 新出图[1999]933号 1999-7-22
100 新闻出版署 关于查禁印刷法轮功类非法出版物,进一步加强出版物印刷管理的通知 新出技[1999]989号 1999-8-5
101 新闻出版署 关于国务院办事机构所办期刊与其脱离主办关系等问题的通知 新出报刊[1999]1187号 1999-10-11
102 新闻出版署 关于落实中央“两办”30号文件调整报刊结构的意见 新出报刊[1999]1299号 1999-11-11
103 新闻出版署 关于贯彻国家电脑软件产品(电子出版物)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新出技[1999]1336号 1999-11-23
104 新闻出版署 关于《关于期刊核验及重新登记的通知》的补充通知 新出报刊[1999]1372号 1999-12-2
105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刊摘转稿件管理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0]201号 2000-2-25
106 新闻出版署 关于进一步加强时事政治类、综合文化生活类、信息文摘类和学术理论类期刊管理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0]753号 2000-3-2
107 新闻出版署 关于限定气功、练功类音像制品的出版单位的通知 新出音[2000]454号 2000-4-14
108 新闻出版署 关于清理整顿军事报刊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0]772号 2000-6-30
109 新闻出版署 关于坚决制止发表和出版政治观点错误的文章和图书的通知 新出办[2001]1288号 2000-9-28
110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署、教育部、国家版权局 关于坚决制止各级各类学校使用盗版教材的通知 新出联[2000]31号 2000-9-29
111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署 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刊管理的意见 新出联[2000]33号 2000-10-17
112 新闻出版署 关于继续做好出版物征订发行委托有关工作的批复 新出发[2000]1621号 2000-11-28
113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署、文化部、国家工商局 关于取缔、关闭、限期整治有关出版物市场的通知 新出联(2000)46号 2000-12-20
114 新闻出版署 关于严格审核期刊封面刊登党和国家领导人图片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1]141号 2001-2-22
115 新闻出版署 关于印发《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1]472号 2001-4-24
116 新闻出版署 关于进一步调整高校学报结构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1]513号 2001-4-28
117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审读工作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1]826号 2001-6-18
118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印发《关于坚决制止报刊摊派,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实施方案》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1]901号 2001-7-3
119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生活类报刊管理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1]902号 2001-7-3
120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维护报纸正常发行秩序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1]962号 2001-7-16
121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 关于整顿和规范印刷市场秩序的通知 新出联[2001]16号 2001-8-22
122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印刷业管理条例》的通知 新出技[2001]1362号 2001-9-20
123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中小学教材发行费用标准的通知 新出发[2001]1376号 2001-9-28
124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限量进口伊斯兰教类书刊的通知 新外出[2001]1524号 2001-11-13
125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做好《出版物征订发行委托书》印制发放工作的通知 新出办[2002]245号 2002-3-7
126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加强实验教材用书发行管理的紧急通知 新出发[2002]564号 2002-5-9
127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新出办[2002]591号 2002-5-17
128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加强中越友好宣传和文化交流力度的通知 新出外[2002]911号 2002-8-2
129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切实加强对印刷复制企业监管的通知 (2002)新出明电13号 2002-8-8
130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禁止报纸期刊刊载以军队名义发布医疗广告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2]1198号 2002-10-8
131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订货、展销活动的紧急通知 新出办[2002]1345号 2002-11-27
132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报送限期整改印刷企业基本情况的通知 新出印[2002]1468号 2002-12-24
133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国家期刊获奖徽标使用办法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3]115号 2003-1-13
134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印发《印刷企业“十五”后三年总量、结构、布局宏观调控指导意见》的通知 新出印[2003]389号 2003-4-11
135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 关于印发《关于对不符合资格条件的印刷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的方案》的通知 新出联[2003]11号 2003-6-25
136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版权局 关于开展2003年秋季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新出联[2003]15号 2003-7-17
137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全国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3]1222号 2003-11-20
138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委托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代行部分报刊审批权限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3〕1410号 2003-12-11
139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坚决禁止违法印刷活动和取缔非法出版物的通知 新出监管[2004]900号 2004-7-21
140 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整规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版权局 关于印发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新出联[2004]22号 2004-10-8
141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文摘、选刊类期刊不得转载和编摘非法出版物内容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4]1347号 2004-12-17
142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重申报刊应遵守出版宗旨规范出版秩序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4]1366号 2004-12-27
143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及《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5]139号 2005-3-4
144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 关于调整科技期刊申报程序和审批办法的通知 新出联[2005]9号 2005-4-20
145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 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德育教育活动”的通知 新出联[2005]10号 2005-5-10
146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加强对报刊刊载广告的管理杜绝虚假违法广告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5]507号 2005-5-23
147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严格控制人体美术和人体艺术音像制品出版的通知 新出音[2005]880号 2005-8-22
148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开展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的通知 新出联[2005]14号 2005-8-24
149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印发《全国书市申办条件》的通知 新出厅字[2005]266号 2005-11-2
150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开展规范报刊社记者站管理专项工作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6]428号 2006-4-25
151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认真做好查处违规光盘复制单位专项行动停业整顿单位验收工作的通知 新出印[2006]556号 2006-5-31
152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做好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版权输出工作暨办好出版交流活动的通知 新出外[2006]836号 2006-8-14
153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进一步规范报社记者站管理的通知 新出报刊[2007]271号 2007-3-18
154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出版、印刷管理和市场监管的通知 新出联[2007]6号 2007-4-16
155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开展印刷复制业专项检查行动的通知 新出联[2008]3号 2008-5-8
156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加强音像制品市场建设与管理的通知 新出厅字[2008]268号 2008-10-17
157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开展对印刷、复制企业,出版物市场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 新出印发[2009]191号 2009-2-20
158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出版物印刷复制质量监督检测活动的通知 新出印发[2009]264号 2009-3-10
159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在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对参展图书印制质量进行检测的通知 新出印发[2009]299号 2009-3-25
160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转发中央八部门《整治手机媒体低俗之风工作方案》的通知 新出机字[2009]125号 2009-4-14
161 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对印刷复制企业和图书市场加强监管工作的通知 新出厅字[2009]368号 2009-9-7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